找到相关内容107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鸠摩罗什的大乘大义章探究

    鸠摩罗什言:   “又言:‘止处已断,所宅之形,非复本器,昔习之,无由得起’者,三界外,形现妙,爱习之亦微。是故设复异形,理相因发,即无过也。又此涅槃而为障,如大乘:一切法从本以来,常寂灭...滞耳。”[30]   据此,鸠摩罗什则予以解答如下:   “又,阿罗汉还生者,唯《法华经》说。无量千万经皆言,阿罗汉于后边身灭度。而《法华经》是诸佛秘藏,不可以此义,难于。若专执《法华经》以为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1450181.html
  • 夏氏无量寿经会集本之研究与评论

    重复沓冗,前后雷同”,加上五痛五烧一段“冗复相等”,致使当时丛林不列于日课。故会五译经文,而成《无量寿经》(以下简称魏会本)。印光大师有云:“其《无量寿经》,系魏承贯删削,又依增益。理虽有益,事实...、弥勒净土…..等。但在中国佛教中,若称“净土宗”,则专指阿弥陀佛净土,为东晋时慧远大师所创立。而净土宗所依之经典有三,曰: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阿弥陀》。其中因阿弥陀佛本愿,即净土宗之...

    何炳仪 居 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250957.html
  • 论印光大师评会集本——谨以此文纪念印光大师生西六十周年

    之中,共有三处。   其一: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·卷一·书一》(复高邵麟居士书三):   “《弥陀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,亦名《十六观经》,此名净土三,加《普贤行愿品》,名净土四。仿单中有《净土四》一本,其《无量寿经》,系魏承贯删削,又依增益。理虽有益,事实大错,不可依从。”[1]   其二: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·卷一·书一》(复永嘉某居士书二):   “流通佛法,大非...

    宗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0651410.html
  • 永明延寿与中国佛教新趋向的形成

    知佛慧。《阿差末》云:但正自心,不尚学。[注8]   延寿认为,禅宗与各教派虽然名称不同,但它们所宣扬的都是“一心法门”,“祖佛同指,贤圣冥归,虽名异而体同”。[注9]他举例说,马祖即佛是心,荷泽直指...来印证禅净一致的思想。延寿在回答“一念不生,天真顿朗,何得唱他佛号,广诵”的问题时指出:“声为众义之府,言皆解脱之门,一切趣声,声为法界。”并引经云:“若人散乱心,入于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已...

    陈荣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852002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判教观的再考察

    ;说通始终,终时所说,不为入大,不得言渐;又设时所为众生闻小取证,竟不入大,云何言渐?[22]   慧远依当时的普遍说法认为四部《阿含》、五部戒律属小乘教典[23],这些教典为逗小乘根性者而说,...戏笑,一称南无佛,渐渐必当作佛’;又闻《阿鞞跋致品》中有退不退;又复闻声闻人皆当作佛。若尔者,不应有退;如《法华经》中说毕定,说有退有不退,是故今问为毕定为不毕定。”(龙树著、后秦?鸠摩摩罗什译,《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2952287.html
  • 洞山录(2)

    皆滞阂执,未入圆成,若了真心,即无所住。  问:经云:“观身实相,观佛亦然。一念不生,天真顿朗。”何得唱他佛号,广诵?高下轮回,前后生灭,既妨禅定,但徇音声,水动珠昏,宁当冥合。  答:夫声为众义之府,...以心为宗,以悟为则。其著名诗偈“欲识永明旨,门前一湖水。日照光明生,风业波浪起”即是对以心为宗的生动比喻。  本书充满融合调和的倾向。主张禅教一致,禅宗和其他宗派并不矛盾。“是佛语,禅是佛意。诸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4753571.html
  • 佛教文化发展基本要素

    ,即为“智慧人生创造”之要素,亦即“现代佛教文化发展之基本要素”。  弘一大师撰述般若波罗密多心:“大般若经云犹如枝叶,般若犹如树根”,又云:“不学般若波罗密多,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”,又云...莫测,更不是一般弃智任情之宗教,而是人生之佛教,处处与人生紧密地联在一起,而且是人生必须的一部份。如佛经中有“明法品”,“安乐品”,“净行品”,“般若照明品”,“心经”,“佛说父母”,“般若护国仁王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3956468.html
  • 论天台宗的判教

    一佛乘思想为旨趣,并且极为重视教相的判释。如《法华玄义》卷十上云:“释教相者,若弘,不明教相,于义无伤。若弘《法华》,不明教者,文义有缺”(见大正藏第33卷p.800)。可知判明教相的重要。智者...翻译和传播过程中,到了东晋南北朝时,所译的、律、论越来越多,大小乘教典有的说空,有的说有,义理迥然不同,加上时地和因缘的差异,使人们对经典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情况。刘宋初,译出具有启发判教的《大般涅槃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4057073.html
  • 三论宗师资传承略探

    相承兴皇,祖述明三种二谛”[36]。可见“山门”即是僧诠。   安澄《中论疏记》说:   止观师六年在山中,不讲,唯讲《大品》。准此章疏文,山中者诠法师,亦可山中者法朗师。……山中兴皇和上,述摄山...名戒贤,一名智光。并神解超伦,声高五印,六师稽颡,异部归依,大乘学人,……谓戒贤,则远承弥勒、无着,近踵护法、难陀,依深密等,瑜伽等论,明法相大乘,广分名数。……二智光论师,远承文殊、龙树,近禀青目...

    道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057990.html
  • 大乘大义章探究

    如下:   “又,阿罗汉还生者,唯《法华经》说。无量千万经皆言,阿罗汉于后边身灭度。而《法华经》是诸佛秘藏,不可以此义,难于。若专执《法华经》以为决定者,声闻三藏及摩诃衍经,寝而...“如来真身,九住菩萨尚不能见,何况惟越致及众生。所以者何?佛法身者,出于三界,不依身、口、心行,无量无漏诸净功德本行所成,而能久住,似若泥洹。真法身者,犹如日现,所化之身,同若日光。&...

    杜保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2560012.html